【長青社研究】東軟睿新「教醫養」閉環,破題「如何養老」
媒體聚焦 |2025-09-09 10:51
電影《媽媽!》里,一個85歲的老太爬上梯子取書,女兒連忙貼紙條「爬高會摔死」。老太幽默回道:「不爬高也會死」。
這笑料背後,其實折射出無數中國家庭在高齡化社會中的深切期盼:人至晚年,依然要自主、從容、有尊嚴地生活,仍渴望學習、成長和創造。
正如東軟睿新科技集團(下稱「東軟睿新」)總裁溫濤所言,「防老」是破解老齡化挑戰的關鍵起點——幫助老人延緩衰老、延長「發光發熱」時間,滿足他們追求自我價值的需求。
如何將這一美好願景轉化為現實?這已成為擺在政府與社會面前的一道迫切考題。以東軟睿新為代表的企業,正交出一份自己的答卷。
東軟睿新的故事,要從教育說起。 2000年,東軟率先在國內探索產學研結合,創辦了三所應用型本科大學,成為最早一批民辦IT高等學府。2020年,東軟教育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主營業務聚焦於全日制高等學歷教育和教育資源輸出、繼續教育服務。 但上市之後,公司沒有停留在舒適區,而是開始將觸角伸向一個更龐大、更複雜的市場——銀髮經濟。 東軟睿新在2025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這樣判斷銀髮經濟的風向: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於2024年底突破3億,銀髮經濟規模達7.1萬億元,佔GDP約6%;預計2035年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佔比超30%,銀髮經濟規模有望增至30萬億元,約佔GDP一成,增長空間巨大。政策層面也在釋放紅利,2025年初國家明確提出加快養老科技與信息平台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實現「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服務網路。 與此同時,老年群體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尤其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社交互動方面,「防老」意識和智慧服務需求顯著提升,推動銀髮經濟向多業態融合邁進——教育、醫療、養老、康旅等資源加速整合,形成適配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新模式。 這就不難理解東軟睿新曾經的一系列動作:2024年,他們正式收購東軟健康醫療,布局康復醫院、頤養中心,構建「醫養結合」的業務閉環。2025年1月,公司更名為東軟睿新科技集團(Neutech),形成「教+醫+養」一體化的智慧融合生態,全面進軍智慧養老。 到2025年上半年,醫養業務並表后,從同期的687萬提升至4966萬,佔比從0.7%提升至5.4%,增長率達622.8%。 如今,東軟睿新不僅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化人才教育服務提供者,更是智慧養老賽道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正用「教育驅動防老、科技賦能養老」的理念,去重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應對老齡化,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醫療和照護,東軟睿新的切口卻是「教育驅動防老」。他們認為,中國老年群體普遍存在「帶病生存期長」的特徵,養老不能只聚焦於被動照護,更應從「防老」起步,幫助中高齡人群延緩機能衰退、延長健康壽命。這一理念與東軟睿新在教育領域的深厚積累高度契合,成為其戰略轉型的核心出發點。 基於這一理念,東軟睿新形成了兩大實施抓手: 一是「教育驅動防老」,聚焦健康活力老人。東軟睿新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旗下東軟鳳凰學院便是重要實踐平台,創新推出 「LIFECARES」 樂、養、醫、學、為一體化老年教育模式。 在課程設置上,學院圍繞「AI 與藝術創作」「健康與康復」「心靈康旅」三大板塊,精心打造了 106 門特色課程。其中,健康與康複課程涵蓋豐富內容,包括科學運動課程,教導老年人適合自身身體狀況的運動方式;營養膳食課程,向老年人普及合理飲食搭配知識,如各類營養素的攝入比例、不同季節的飲食選擇等,指導他們通過科學飲食維持身體健康。這些課程不僅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將「防老」理念融入日常學習,切實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從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等多方面延緩疾病發生髮展。 2025年上半年,鳳凰學院招生超360人,50-70歲學員佔比70%,印證了市場對接的初步成功。 二是「科技賦能養老」。當老人步入需要照料階段,東軟睿新一方面憑藉在IT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全力搭建智慧養老平台與生態。 在東軟睿新的規劃和實踐里,城市級智慧養老平台是集政府監管、養老服務、創業就業、科研創新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平台。利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提供一站式交易,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養老服務體驗和適老產品供需匹配,為政府管理機構提供智慧監管,為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醫養護一體化SAAS系統」,為行業提供養老相關技能培訓認證,精準提供就業創業機會,滿足養老產業人才需求。 截至目前,東軟睿新推出的瀋陽市城市智慧養老平台「盛情康養」已正式上線,大連市城市智慧養老平台「大連智慧康養」已完成內測,即將上線。根據公司戰略規劃,未來五年內,此類城市級智慧養老平台將逐步拓展至全國更多城市。 另一方面東軟睿新通過連接醫療產業,打造治療型醫療機構、康復型護理機構、照護型養老機構為一體的融合發展體系,為老年教育和養老業務提供醫療保障。 其中,2025年上半年,旗下睿康心血管病醫院,門診接待超2.8萬人次,住院、手術量超5800人次,同比增幅34%。睿康卓美口腔醫院門診接待超1萬人次。睿康之家頤養院採用國際照護理念,入住率超88%,80歲以上老人佔比92%。 此外,成立的東軟健康科技研究院以數智化技術為驅動,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致力於為數字化防老和養老提供全方位支撐。該研究院採用自主研究與聯合研究相結合的模式,重點開展城市級智慧養老平台、智能養老產品、智慧化養老服務、綜合性解決方案及養老方法的研發工作,旨在構建覆蓋機構、社區、居家的全景式智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截止目前,已開展的研究項目包括「營養分析與營養性疾病預測」「智能可穿戴與藝術治療」「多模態的情緒識別」等。東軟健康科技研究院為構建更完善的智慧康養新生態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撐。 基於教育驅動防老和科技賦能養老兩大理念,東軟睿新以教育為基礎支撐、以科技為技術紐帶、以康養為核心場景,打造「教醫養」一體化的智慧服務體系,構建覆蓋全年齡段、多場景的智慧化服務生態,滿足從年輕人到老年人的全生命周期學習與健康需求。 這種閉環模式,正是東軟睿新最獨特的商業邏輯:它不是孤立地賣課程、辦養老院或做醫療,而是把這些看似分散的服務,織成一個互相流動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教育延續活力,醫療與康復保障健康,城市空間提供連接與意義。 這讓東軟睿新呈現出一種少見的姿態:它既在滿足眼下老年人的現實需求,也在描繪一個關於未來老齡社會的整體方案。「成為中國教醫養智慧生態引領者」的願景能否實現?實打實的數據才能給我們答案。
從東軟睿新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半年度答卷」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清晰的戰略邏輯在現實中的驗證:用教育的穩固基石,撬動醫養產業的爆髮式增長。 毫無疑問,最令人矚目的數字來自醫養服務板塊:該板塊收入從2024年同期的687萬元,迅速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965.6萬元。這一顯著躍升,主要源於公司戰略性地整合醫療與養老資產,也反映出「教醫養」協同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縱向來看,這一增長更具戰略意義:2023年,相關業務仍處於布局階段;2024年上半年醫養服務初具形態,在完成業務並表與資源整合后,2025年上半年該板塊已貢獻總營收的5.4%,成為集團第三大收入來源。在兩年時間內,東軟睿新通過戰略收購和生態閉環構建,實現了醫養業務從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關鍵突破。 從鳳凰學院的老年教育,到「盛情康養」平台的居家服務,再到康復醫院的專業醫療,東軟睿新正在構建一個覆蓋「活力老人」到「失能老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網路。2025年上半年,50-70歲的「新老年」群體中,已有70%通過各種渠道接觸過東軟的服務,這個轉化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這座金字塔最為寬厚的地基——教育板塊,既是穩中求進的核心支撐,也是持續造血的現金奶牛。 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依然是集團的「壓艙石」,2025年上半年貢獻7.799億元營收,佔比84.3%。雖然同比下降2.9%,但這種微降更多反映的是結構性優化而非衰退信號。 從學生數據看,東軟睿新在校學生總數達到57,791人,比2024年同期的56,781人增長1.8%。更重要的是,生源質量在提升:2025/2026學年新生總數21,396人,同比增長6.0%,其中多個校區的錄取分數線和就業率都有明顯改善。這說明教育主業不僅保持了規模穩定,更在品質上有所突破。 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實際上是東軟睿新「教醫養」融合新生態戰略的第一次大考成績單。醫養服務622.8%的增長率,驗證了公司「立足教育,供給醫養」戰略路徑的正確性。 教育業務提供的不僅是現金流支撐,更是品牌信任度和客戶基礎。當一個在教育領域深耕20多年的品牌進入養老服務時,家庭客戶的接受度天然更高。這種品牌溢出效應,是純粹的養老服務商難以具備的競爭優勢。 把這些點合起來看,半年報給出的邏輯鏈非常清楚:公司復用教育板塊的品牌及校區資源,成為醫養供給端——從而把平台端(智慧養老)和供給端(醫院、康復、養老機構)連成一體化的閉環。 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在保持增長速度的同時,逐步優化成本結構,實現規模效應向盈利能力的轉化。從目前的軌跡看,東軟睿新已經找到了從「教育公司」向「智慧養老生態公司」轉型的正確路徑。 總而言之,中國的養老產業,正在從「被動照護」走向「主動賦能」。東軟睿新交出的答卷,只是這場大考的一部分。
3.1億銀髮人口,不僅是龐大的市場數字,更是無數個有血有肉的家庭故事。他們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陪伴;他們不再滿足於溫飽式的安置,而是期待一個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感的老年階段。 智慧養老的本質,或許並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堆砌,而是藉助科技去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平台可以更精準,服務可以更高效,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龐大的體系里,留住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當我們談論「銀髮經濟」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還是一種新的社會契約?是產業的賽道,還是每個人未來都將面對的人生階段? 也許,這才是智慧養老留給我們最值得追問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