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濤總裁受邀參加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5學術年會
新聞資訊 |2025-07-19 20:11
7 月16日至18日,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5學術年會在青海開元大飯店隆重召開。本次年會以「數智融合,創新計算機教育」為主題,匯聚人工智慧領域頂尖專家學者、高校校長、產業翹楚及一線教師300餘人,共商人工智慧時代計算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大計。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總裁、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教授、名譽校長溫濤受邀參會並主持16日上午的主旨報告環節。
本屆年會上,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黃心淵在致辭中強調依託「AI教師賦能計劃」和校企協同平台培養具備學生善用AI、批判AI、創新AI的重要性。
青海大學副校長劉玉皎在致辭中盛讚研究會四十年深耕基礎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初心與擔當;並代表青海大學承諾,將以「東道主」之姿全力保障大會圓滿,攜手各界共繪教育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新藍圖。
在主旨報告環節,合肥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廉在《人工智慧賦能教育下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需堅守科學價值觀為教育變革提供哲學層面的思考與指引。
浙江大學教授何欽銘以《從計算思維培養到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為題,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出發,系統闡釋「問題求解—案例引導—動手實踐」的課程範式,為高校普及AI通識課程提供「浙大方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宗誠介紹了《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增值評價的探索與實踐》,聚焦於智能技術在教育評價領域的應用,通過案例分析,提出以縱向數據追蹤破解「結果導向」困局,實現職業教育精準評價。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桂小林在《深入推進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報告中,分析「計算思維+人工智慧」融合模式和AI時代的教材建設思路與模式變革。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顧群業在《工藝美術語料庫的探索與實踐》報告中展現傳統文化與 AI 的驚艷碰撞,著眼於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闡述構建中華傳統工藝語料庫的重要意義。
中山大學教授孫偉聚焦《AI時代人機混合式新型創新能力培養》,提出在人工智慧時代,通過人機協作實現知識的深度整合與創新應用,為高校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深圳大學教授王志強在《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的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報告中,首次提出「關聯主義教育大模型」概念,通過案例教學與實踐項目,推動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個性化學習落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俏在《人工智慧通識課程體系標準建設與實踐》中介紹了人工智慧通識課程體系標準的建設情況,為高校開展通識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可操作的路徑。
以上主旨發言讓現場參會來賓在人工智慧深度融入教學體系、賦能學生高質量就業等方面均獲得清晰的指導建議和可借鑒的實踐案例。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是聚焦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的全國一級學術團體,目前擁有960多家會員單位和730位個人會員,下設20個專業委員會,形成了覆蓋廣泛、專業深入的學術生態網路。四十餘年來,研究會始終與國家科技戰略同頻共振,堅持踐行面向基礎教育、面向計算機應用、面向一線教師的辦會理念。通過舉辦高質量的學術活動、教學研究項目、教學成果推優、產教融合發展以及全國性的學科競賽,為我國高校培養大量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員單位,東軟睿新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東軟教育科技集團多年來與研究會深度合作,為計算機教育事業發展共同奮進,並曾於2024年榮獲研究會頒發的最佳合作企業獎。
未來,依託東軟睿新科技集團資源,東軟教育科技集團將與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深化合作,利用東軟的產業優勢和豐富的教學積澱,持續推動數智融合,將前沿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入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起「AI+教育」的融合培養模式。東軟教育科技集團將通過自主研發智能教學工具、升級實踐項目案例、賦能院校師資建設,系統性提升高校師生的人工智慧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為產業精準輸送契合數智時代需求的複合型技術人才。